首页  教学教务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泰州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在我校形成锐意本科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结合学校实际,就今后一段时期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努力建构学校党政权责明晰、分工协作、结构合理、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设立学校教授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师生员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2.增强全员服务教学意识。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主动、创造性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任何单位、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和干扰正常的本科教学工作,应自觉无条件维护本科教学秩序。全体教职员工要立足岗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率先垂范、恪尽职守,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3.继续加大本科教学工作经费投入。要按照不低于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保证本科教学经费逐年持续增长且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合理。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经费管理及监控,确保教学经费的合理使用。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和政府主管部门专项经费的支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培训平台,争取学校教育资源使用回报率逐年增长。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结构

4.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为全面实现学校总体办学目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完善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健全专业自主调控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以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主要培养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本科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5.重点建设优势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引导各专业科学定位、分类建设,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形成以品牌特色专业为主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专业群,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加大新办专业建设力度,明确新办专业定位与培养规格,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条件、培育专业特色。以文学、理学、教育学学科为基础,突出教育学学科教师教育特色和工学学科应用性,加强管理学、艺术学学科建设,构建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扶持建设学科的三级学科体系,完善学科结构及建设布局,把学科建设逐步引向深入。

6.推进专业建设提升工程。建立灵活专业建设反应机制,增强专业的灵活性,可以在主干专业、长线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短线专业、热门专业、新兴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和建设积极适应社会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全面加强我校本科专业建设,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在专业教育上能与行业接轨。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使校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不低于同层次高校的平均水平。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7.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价,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构建校级本科质量报告及其常态数据库的年度发布制度。

8.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鼓励并支持各教学单位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模块化发展。完善辅修制度,并逐步扩大专业覆盖面,逐步实施专业主修课程面向全校开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多种路径。培育一批重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大力培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目。

9.切实加强课程改革建设。完善国家、省(部)、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启动新一轮课程建设与改革工程,深入推进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因材施教,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服务,重点支持核心平台课程建设与改革,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的综合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学优质的课程资源,加强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课程资源建设。

10.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突出自主和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实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获得省以上表彰和奖励。

11.积极推进教材建设。构建国家、省(部)、校三级教材建设体系,完善教材管理办法。鼓励高水平教师编写规划教材、创新教材、特色教材,形成一批影响大、应用广的优质教材。注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化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办法和教材评价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

12. 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加快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教务管理系统;认真研究并落实本科专业的教学评估相关工作,建立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与评价管理办法;完善各教学单位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体系与办法,完善教学事故认定、追究、预防机制;加强对学生学业考核的研究和管理,完善考核内容与形式,增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3.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有利于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从基础到综合、研究与创新的前后衔接,推动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专业内专业外、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4.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验开出率不少于95%。加强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质量,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综合训练要求。

15.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完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验室等研究基地在学生科研和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带动和服务于教学。大力推进校外实习、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力争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教学中心。

16.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完善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体系,逐步实现创新创业训练的全覆盖。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和管理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完善就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络课堂,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

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7.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团队。选拔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要由教授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副教授担任专业带头人。采用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研修等方法,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素质。采用专业知识学习、业务技能培训等方法,培养骨干教师。从课题立项、论著及教材出版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市“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省“333人才工程”、市“31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和校“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LU1]

18.着力关注青年教师发展,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根据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通盘考虑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将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与学校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要求相结合,使青年教师适应学校发展新要求。为此,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也要制定个人进修计划。加大教师赴境外学习和研修支持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19.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通知》精神,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寓于教师培养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建立和完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出题考核等教学制度,进一步规范师德行为。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综合评定,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善于发现和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做法,加以宣传推广。

20.开展教师岗位教学考核。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创新和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构建人才培养的评选、考核和管理体系。以中青年专家、名教师、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评选、考核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评选、考核和管理体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探索重实绩、重贡献、鼓励人才创新的高校人才价值评判新思路,新方法,使之与全员聘用制度互相结合、互相支持和互相促进;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立人才奖励基金,用于褒奖师德高尚、教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教师。以此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21.完善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泰州学院教学工作奖励条例》、《泰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和奖励制度;建立定期教研活动制度,鼓励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实践研究;制订课程主讲教师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多开选修课程。

六、全面支持学生学业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22.大力实施 “阳光教育”。“阳光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其指导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理念。通过阳光校园文化生态的创设,以实施阳光管理为保障,以阳光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阳光展翅工程为重点,以培养阳光学子为根本宗旨,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和谐发展。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学生工作,统筹体制与机制,统筹目标与过程,统筹学校与社会,实现学生管理的科学合理。

23.实施学分制改革。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推行本科学生学业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七、努力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新体系

24.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新理念,推进二级管理,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梳理、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各项教学质量标准。重点开展对教和学过程、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进行教学全面考核,开展教学优秀单位评选。

25.建立与本科院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完善,实施“校园一卡通”、“天空教室”等信息化校园工程,建成稳定、安全、快速、方便的校园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与管理体系。完善图书文献服务体系,加大图书馆馆藏量,积极推进专业图书馆建设,提升个性化、网络化学科服务品质,构建服务主导型大学图书馆系统。

八、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26.建立海外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积极拓展与国际高校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全方位、立体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实现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拓宽海外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海外交流合作培训,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能力,推进校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在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中加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积极合作新增专业。拓展学生海外交流渠道,鼓励和支持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力争学生出国留学、短期语言培训、交流人数逐年稳步提升。

29.提升教师和管理队伍国际化水平。加大教师和管理骨干赴海外培训的力度,大力开展合作研究和海外培训,逐年增加派遣到海外大学研修学习的人员数量。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积极争取国家和江苏省海外人才引进项目的支持,加大海外高水平专家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博士引进力度,聘请长短期外专、外教和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

 

 

二〇一四年一月


[LU1]排列有点乱。

  • 电话:0523-80821688
  •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东路93号G2经管楼
  • 邮编:225300
  • 活力经管

Copyright © 2024 bwin必赢 苏公网安备 32120202010057号
Baidu
sogou